close

 

易經巨挈陳怡魁博士的研究歷程,大約可以分作幾個重要的時期:


一.台灣大學研究時期
(民國四十六年起)
 
      這段時間裡,陳怡魁就讀國立台灣大學,因興趣所致,課餘時間他開始探索人體與生命週期的相關問題,因為當時的他,年輕、聰明、記憶力又好,所以,他在求學期間大量研究古今中外所有與生理、命理、心理及中醫有關的書籍,包括中國古老的算命典籍,像《三命通會》、《窮通寶鑑》、《滴天髓》、《淵海子平》……等,亦在他的涉獵範圍內,看能否從其中探索一些有關人類命運的蛛絲馬跡。
        當時,他用西方統計、歸納、分類的方式,來深入研究這些古老學問,最後發現,人類的際遇與命運,沒有所謂的「命中注定」,而是會隨教育、努力、食物、生長環境與出生節氣的不同,而有不一樣的命運。
        尤其是「食物」,與出生於中國曆法上的不同節氣,更是對人類行為模式與週期,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。
        於是,他藉著就讀台大農學院之便,大量閱讀中國草藥、蔬果與各類食物的書藉,增強食物學方面的功力;而於二十四節氣與人體週期方面,則請益於易學大師吳俊民,並成為他函授班第一期學生。這段時間,算是陳怡魁設定一生研究方向,最具關鍵的時期。

二.台北醫學院研究時期
(民國五十年起)

      一九六一年,陳怡魁進入台北醫學院藥用植物系服務,負責帶領藥用植物系日夜間部的學生,專作一些與藥用植物課程相關的實習工作。當時已精通食物屬性與人體週期的陳怡魁,開始積極進行所謂『食物改運』的臨床實驗,當時,他和畢業於東京帝大的北醫漢方大師顏焜熒博士合作,進行一項『中藥處方改運』計劃。
        利用在各個不同節氣出生,而有不同磁場烙印的民眾為對象,來進行實驗,以中藥聖典《傷寒雜病論》中的一O三味處方為原料,根據不同磁場烙印與週期,而施以不同藥草與數量,並長期服用,看是否能改變當事人的壞運而變成好運,進而顯現嶄新的生命週期。
        那時,陳怡魁這種食物改運的創舉,獲得學生很大迴響,並廣泛替其宣傳,招攬為噩運所苦的民眾,免費前來門診,而其理念當時也獲得藥用植物系五位助教的認同,並幫忙作統計分析的工作。
        實驗期間,只見陳怡魁月初才領到學校發放的薪水,他就趕緊前往位於台北迪化街的吉元和乾元二大蔘藥行,採購傳統中藥,而這些藥材的製造,二大藥行是根據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所提出的炮製方法,來加以生產,因此在屬性方面,和古書所記載的,非常接近;另外,在新鮮草藥方面,他則到台北市南京西路與承德路交接的舊圓環附近購買。
        當時為了買這些中藥草作研究,很快的,就把從學校領的薪水花完,甚至,最後隨著求問民眾愈來愈多,藥材耗費量愈來愈大,最後,他更跟了三個台灣民間互助會,並把它們全部標下,會錢也都用來買這些研究材料。
        這階段,雖然讓陳怡魁又窮又累,每天只能靠吃陽春麵過日子,但實驗的熱情,也讓它累積多二十幾本筆記的研究成果。

研究創舉
A.美國海軍第二研究的針灸指導:
        陳怡魁在這股研究傻勁下,不久,就花光祖先留給他的財產,但也逐漸累積前所未有的研究成果,並開始受到社會各界的矚目。於是在一九六O年代,他受到新加坡政府正式邀請,第一位到該國講授「針灸」醫學的中國人,同時也成為華人第一位被聘請到美國海軍第二研究所(為美國在亞洲最高的醫學研究中心),專門指導研究中國傳統醫學與針灸臨床實驗的大師。
        在這些傳統醫學領域的卓越成就後,之後,陳怡魁就陸續受到台北醫學院、台大醫學院、高雄醫學院的邀約,擔任這些學校傳統醫學的指導老師,開啟陳怡魁另一嶄新的研究生涯。
B.親食三百多味中藥藥材
        在北醫帶領學生進行「完全中藥處方改運」服務的期間,為了實際了解中藥材的屬性,陳怡魁當時竟以自己的身體當白老鼠,效仿神農氏「親嘗百草」的精神,實地嚐試三百多味中藥材,看吃進人體後,自己身體會呈現何種反應?
        這段痛苦經驗,陳怡魁事後回憶起來,仍心有餘悸,因為很多的藥材食入肚子後,不是令他上吐下瀉、就是泠汗直冒、涕淚齊下、痛苦不堪,像黃蓮、黃柏、野芋頭、落水金光、鐵雨傘...等,作用強烈、屬性極冷或極熱的草本植物,是讓他在這階段吃盡苦頭,不堪回憶的主角,但這種「切身」痛苦的經驗,也讓他對《本草綱目》所記載的中藥藥性更增理解。
        從這點看來,陳怡魁博士的成功,不是偶然的,乃是日積月累、不畏苦難、堅持研究真理,才成就一代易學大師的今日地位。
 
三.台北針灸中心研究時期
(民國六十一年起)
        公元一九七二年,陳怡魁在台灣台北新店成立財團法人台北針灸中心,開始利用針灸到台灣各地義診,以解決民眾各類的生理痛苦,並期能發揚老祖宗的這門逐漸被淡忘的寶貴學問。
        義診期間,陳怡魁大多在偏遠地區,尤其台灣北中南各地的山區,以及各縣市農會,都是他經常造訪的地方,加上他的理念,當時深獲台灣農民團體所選出的立法委員蕭瑞徵的認同,因此在各地農會義診時,蕭委員更是鼎立相助,以壯聲色。
        因當時台灣仍尚未有全民健保,所以求助的民眾,大多是較為貧窮困苦的農民,生病也沒有錢看醫生,使得陳怡魁在當時強烈感受到「貧窮」的威力,以及處於社會邊緣做為弱勢團體的悲哀。
        而在以針灸義診期間,陳怡魁也會順便調查求助者的生辰節氣、平常嗜吃的食物、體質、個性、婚姻狀況以及最感痛苦的事情……等,因此,除了利用針灸治病外,也根據其生理磁場結構,建議攝食特定食物來解決生活痛苦。
        以台北針灸中心進行的義診時期,前後進行十多年,行程遍佈台灣各地,一直到台灣實施全民健保前,才結束此一空前壯舉,案例累積約三萬多筆,可說是陳怡魁「食物改運」涉及範圍最為廣泛的一次。

研究創舉
《八卦與左右旋醣的結合》
        在各地針灸義診期間,陳怡魁時時不忘其『食物改運』的初衷,在該階段,他亦作了一項極具突破性的觀察。
        因為在一九二O年代,在美國權威的生物化學雜誌上,就有學者發表關於機能性單醣的研究,科學家認為,生物體賴以生存的胺基酸,乃是由四種重要單醣,像『果醣』(D-Fructose)、山梨醣(D-Sorbose)、別體酮醣(D-Psicose)、太格醣(D-Tagatose)等轉化而成。而這四種重要的機能單醣,最初來源,卻是由植物中8種最基本的左右旋醣酵素,轉變而來的。

四.台北農安街研究時期
(公元六十五年起)

        陳怡魁暨中醫義診的創舉後,在公元一九七六年緊接著深入探索人體神秘的行為週期,他當時由廣為中國人熟知的「算命」文化著手,進行大量的人體統計。那時,他在台北市農安街租了一幢房子,並自行出資設立「生理心理研究中心」,聘請精通八字、紫微斗數、占星學、手面相、星平會海、風水等各類的星相大師十多位,來替各界民眾免費進行命理分析,每逢星期五則由陳怡魁博士親自出馬服務,並請三位大學畢業的女助理,代為整理檔案。
        二年時光下來,農安街幾乎天天人潮洶湧、車水馬龍,來談天論命的人不絕於途,陳怡魁在這階段可說是滿載而歸,共搜集了三萬多件個案,這些再包括前面義診與研究中藥期間所累積的命理案例,於是他建立起有史以來,中國歷史上收集統計八字人數最多的基礎。

研究創舉
A.婦幼中心新生兒命運研究
        為了進一步求證中國五千年歷史下來,普遍深植人心的『命中注定論』,也就是「萬般皆由命、半點不由人」!是否真有其事,陳怡魁決定由小嬰兒出生時,開始著手。

五.淡江大學研究時期
(民國六十八年起)

        公元一九七九年,台灣淡江大學建築系主任陳信彰,聘請陳怡魁在該校開設一門與環境建築有關的課程,雖然其名為「建築雜談」,內容實為「環境風水」。
        陳怡魁當時以現代科學角度,深入解釋古代風水與自然生態的關係,由於教法新穎、講解生動有趣,以致吸引八十八位學生的選修,造成校內當時很大的轟動,也首開中國『風水』進入大學殿堂之風。
        他在該階段領悟出一個重要觀念,所謂『食物』,並不單指有形且看得見的食品,而是應包括所有無形且看不見的物理力量,而『風水』就是其中之一。

研究創舉
        A.世界第一部中醫電腦的推出
        一九七O年代,引起近代產業革命的電腦,尚未完全引進台灣時,陳怡魁博士透過國外一位華人電腦專家的協助,開始將人體於不同節氣出生的生理特性,根據生理產生症狀時,如何以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的理論,像何種食物入何種經絡的學說,來據以解決各種生理問題,並將整個原理導入快速運算、記憶的電腦科技裡,亦即,只要輸入求診患者症狀有關的電腦代號,電腦將立刻開出完整處方。
        後來,陳怡魁利用這部斥資千餘萬,開發成功的中醫電腦,到台灣高雄三鳳官舉辦義診,一時之間造成轟動與極大的回響。
        這時段,也是陳怡魁將食物改運配合中醫電腦化,踏出去的第一步,可謂開風氣之先。

        B.活氧研究的開始
        陳怡魁在淡大研究期間,進一步發現,人體的食物,除了有形的五大營養素外(醣類、蛋白質、脂肪、維生素、礦物質),更有一種無形、無味的重要食物,它悠關著人類的健康、智慧甚至財富的多寡,可謂是一種超級食物。
        這類超級食物與人體健康及文明進步的關係,是陳怡魁一生重大的研究成果之一,整個研究動機、實驗到完整理論發表,長達二十多年。

六.美國夏威夷東方文化大學期間
(民國七十五年起)

        在易學領域一再突破、創新之際,陳怡魁的研究成果也逐漸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與矚目,為了培養更多東方易學五術的人才,公元一九八九年於是在美國夏威夷成立東方文化大學,並加入美國聯邦大學的招生,而以彭孟師先生為校長,陳怡魁當時則擔任董事長一職,全力向西方世界來推廣中國這門文化。

研究創舉
        A.森林森顧問中心的生吞研究
        在該時期,陳怡魁於公元一九八六年,在台北八德路成立森林企管顧問中心,並利用該機構進行一連串轟動台灣社會的「陳怡魁食物改運」服務,期間他最為「膾炙人口」的研究,就是將陰陽五行理論代入中醫:
        「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腸辛肺壬膀胱癸腎」
        的傳統分類,而發展出相當有名的「生吞動物性蛋白質」招,來對求問者的身心,進行改變調整。
        這也是「陳怡魁食物療法」發展過程的高峰期,從高官巨賈到販夫走卒不計其數的民眾,接受過陳怡魁食療法的處理,也因為造成相當多的食物改運奇蹟,而聞名海內外。
        陳怡魁表示,其理論乃源發自西方科學家金納(Jenner),利用種牛痘預防天花的道理,來執行生吞法,亦即種牛痘是將牛身上的活性蛋白質注入人體,並利用此蛋白質在人體內製造抗體,而產生對天花免疫的作用。
        陳怡魁發展出的生吞動物性蛋白質療法,就是根基於此,其應用理論因涉及較高深的易學與中醫常識,非三言二語就能解釋的清楚,這裡就略而不述,而部份臨床實例,在暢銷書《陳怡魁食來運轉的奇蹟》、《陳怡魁食物改運》有相當多的介紹,有興趣的讀者,可直接參考該書。

B.加拿大實驗農場的研究
        為了進一步研發合適食物來進行改運的實驗,陳怡魁在這階段更遠赴加拿大,設立一處規模龐大的高科技實驗農場,利用現代化的電腦溫室來做全程的控制。
        陳怡魁訴求的重點,乃因加拿大濃密森林的高含氧空氣,與特殊成分的土壤下(麥桿田土、針葉林土、冰河苔蘚土混合而成),並利用由美國進口的特製玻璃,來阻隔陽光中紅光(紅外線)與紫光(紫外線)的照射,而且要完全容納橙、黃、綠、藍、靛等五色光射入,並保持溫室氣溫在攝氏9度~18度之間,利用這種特定環境,來栽種特殊的十字花科植物。
        期能在培育的植物中,分解出幾種人體所最欠缺的單醣,像艾杜醣、太洛醣、別體醣...等,並依前述八卦五行的屬性分類,加工合成特定食物,再食入人體,來對人體進行身心的調整。
        這階段,經過近十年的實驗與研究,終於在九O年代成功的開發出『珍蔘』與『蔘仙』等食物,尤其蔘仙,更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癸等來分類,直接和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相結合,使得『陳怡魁食療法』又向前跨出一大步,體系趨於完整。

七.加拿大中華易經學院研究時期
        (民國八十三年起)

        公元一九九四年,陳怡魁畢生推廣易經邁向國際與學術化的努力,在這一年有了重大的成就,因為加拿大政府經過長期的審查,終於特准他在BC省(英屬哥倫比亞省)列治文市,設立世界第一所易經學院?加拿大中華易經學院,並由陳怡魁博士出任創校的校長與董事長一職。
        這可是東方易學五千年來的一樁大事。
        尤其對清末以來逐漸勢微的傳統中國文化,更是一件令人振奮的訊息,從此,陳怡魁利用易經學院的學術殿堂,在世界各地培養對中國易經文化有興趣的民眾,學成並授與專業的證照,並期勉這些人才,能在各地發揚中國這種可貴的生存文化。
        陳怡魁在這階段,也建立起近代數百年來,在中國易學五術界最具權威與貢獻的大師地位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uai14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